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、成都东部新区文旅体局、成都高新区教文卫健局,各区(市)县教育局,直属(直管)学校(单位):
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进一步健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机制,提高作业规范性和有效性,切实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,大力营造基础教育良好生态,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《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》。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作业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作业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优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抓手。加强作业管理要落实五育并举,根据课程标准在作业形式、难度、类型、数量和结构等关键环节做精做细;要尊重个体差异,分层分类形成作业与备课、上课、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;要统筹校内作业与校外作业、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、单科作业量与各科作业总量、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等,提升作业布置科学性和系统性;要协调家校关系,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理性的教育质量观,共同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。
各区(市)县教育行政部门、教研机构、学校应充分认识作业价值和加强作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坚持正确的作业管理导向,制定区(市)县、学校两级作业管理落实机制,不断提升作业实效。
附件: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
成都市教育局
2021年3月24日
附件
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正面清单(“七要”)
一要统筹管理作业。学校校长是学校作业管理第一责任人。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规范,建立教务处、年级组(学科组)、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,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。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,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情况反馈调研,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到学科教师。实现小学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,初中大部分在校内完成。
二要精心设计作业。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,系统设计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,探索设计不同学习环节不同功能型作业,形成不同学段不同科目作业序列化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,依据课程标准,结合学生学习发展情况,精选作业内容,提前研判试做,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与时长,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。
三要科学布置作业。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,合理布置书面作业、体育锻炼、艺术欣赏、劳动实践等多种类型作业,落实五育并举。根据学生发展差异,分层布置基础性作业、拓展性作业,鼓励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,避免大量的同质化作业,强化实践性作业,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。
四要认真批改作业。教师批改作业要工整规范,讲评要准确详实,反馈要靶向精准,全面分析学情,及时查漏补缺,不断优化课堂教学,做到讲必练、练必阅,阅必评、错必纠。探索课堂作业互评互改,指导学生及时订正作业。
五要督促完成作业。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,积极主动参与孩子教育,承担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管义务,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,养成主动独立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。鼓励孩子开展适宜的课后锻炼,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,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。坚持家校协同共育,避免教师减负家长增负、校内减负校外增负。
六要研究指导作业。区(市)县教育行政部门、教研机构要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教研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,制定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,提升教师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、分析、反馈和辅导能力,将作业设计、实施与指导能力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指标;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研发和选用,开发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练习,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,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。
七要督导监测作业。区(市)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作业管理监测督导机制,制定作业监测指标,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、效能监测和督导,发布作业监测报告,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,并推广先进典型经验。畅通社会反映渠道,引导学生家长共同监督作业情况,切实做好减负工作。
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负面清单(“六不”)
一是作业布置不超量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,初中阶段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.5小时以内。节假日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总量不得高于平时作业量的要求。
二是作业安排不随意。教师布置作业应避免“一刀切”,不布置机械重复性等低效作业,不布置与教学实情和课程标准不符的作业,不得要求学生使用手机完成作业,禁止布置惩罚性作业。
三是作业批改不敷衍。教师不得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符号批改、反馈作业。坚决杜绝作业只布置不批改、作业批改方式随意、作业评价方式单一或无针对性的现象。
四是作业批改不推诿。教师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,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。
五是作业监管不缺位。区(市)县教育行政部门、教研机构不得缺失作业监管督导、培训指导职责。学校不得忽视作业管理主体责任,不得缺失教研、统筹、检查和反馈环节。家长要承担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管责任。
六是课外培训不留题。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,其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,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区(市)县中小学同期进度,不得布置书面作业机械训练强化应试。区(市)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培训机构日常监管,严肃查处超前培训、超标培训等违规行为,对严重违规的纳入“黑名单”并向社会公布。
地址:双流区银河路四段20号 电话:028-62151266 邮箱:slxtsg@163.com
© 2016 双流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2014020号
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059号
双流图书馆欢迎您!您是第557929位访客,
页面总访问量:6651700次。